一直以來,每當我手捧一張張散發著油墨香的《南通日報》,常常被那些生動的民生報道、深邃的熱點快評、優美的江海文學所打動。
濰坊諸城是中國古琴的發源地之一,又是諸城派古琴的故鄉。諸城派古琴是唯一誕生於北方、並存活至今的琴派。
19世紀以來,諸城幾代琴家經過探索創新,形成了融古開今、風格別致的“諸城派古琴”,成為中國古琴“九大流派”之一。1918年,諸城派古琴大師王心葵先生進入北大擔任古琴講師,對於推動諸城派古琴藝術走向全國,具有裏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本次係列活動通過學術研討、古琴雅集等方式,緬懷王心葵先生,表達對他為諸城琴派做出突出貢獻的敬意,並以此為契機,推動古琴傳承,促進文化交流,進一步豐富發展諸城地方傳統文化。
據悉,自2006年以來,諸城市通過設立古琴研究中心、成立古琴研究會、建立古琴傳習所、舉辦古琴文化節等方式,讓諸城古琴藝術走進校園、走進群眾,營造了賞琴學琴的濃厚氛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傳承普及,先後被列入省級、國家級、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本次係列活動的舉辦,必將對諸城古琴藝術的傳承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推動諸城文化繁榮興盛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陳文龍)“昌邑革命文物建築”保護和活化利用案例成功入選山東省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示範案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高森貴濰坊報道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山東省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示範案例和優秀研究成果,“昌邑革命文物建築”保護和活化利用案例成功入選(文物建築保護和活化利用示範案例全省共20個,濰坊市入選2個)。蔡民強介紹,潮繡嫁衣在潮州婚嫁文化中最為出名,自清代以來,潮州女子到了十一二歲,其母親便會為女兒預製嫁衣。
一套潮繡嫁衣全部是用金線銀線織成,新娘穿著上身便會顯得華貴隆重。“現在繡製一套全新的潮繡嫁衣價格不菲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技藝繁瑣。
”蔡民強向鳳凰網廣東介紹,潮繡的特色在於造型立體,繡製的花樣飽滿,讓人有種“裸眼3D”的奇妙觀感。蘇、湘、蜀繡都以絨繡作平繡,如果說它們像中國的彩墨畫傳神且富有韻味,那麽以金銀絨繡作墊繡的潮繡,就像是富麗堂皇的浮雕裝飾畫,明亮且立體。
(作者:紹興熟女阿姨)